当前位置:主页 > 创投 > 正文
一起聊聊私募基金计提业绩报酬那点事儿
来源:未知作者:企业服务2021-11-17 09:16:19

近日,积募接受新浪财经的采访,就私募基金业绩报酬设计进行了探讨。

积募认为,当前,大多数私募基金业绩报酬提取采用单人单笔高水位缩减净值的方法。不同的业绩报酬计提模式源自于基金产品各自不同的运作模式,同产品的开放频率、业绩报酬计提对象密切相关,是各种因素综合考量之后的结果,尽管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十全十美的,但也不应当进行一刀切。

在此特别感谢积募粉丝胖丁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向优秀的积募粉丝团致敬!

来源:新浪财经

截至2019年5月底,已登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为8891家,已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为38190只,基金规模为2.34万亿元;私募行业已成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猛犸资产事件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近期新浪基金曝光台收到投资者来信,再次引发大讨论,一起聊一聊私募基金计提业绩报酬那点事儿。

积募负责人表示,当前,大多数私募基金业绩报酬提取采用单人单笔高水位缩减净值的方法。不同的业绩报酬计提模式源自于基金产品各自不同的运作模式,同产品的开放频率、业绩报酬计提对象密切相关,是各种因素综合考量之后的结果,尽管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十全十美的,但也不应当进行一刀切。

份额缩减和净值扣减法各有合理之处,并不存在哪种方式更合理一说。净值缩减法更直观,份额净值即为投资人真实收益;份额缩减法下,按照净值计算出的收益率更能体现投资经理的水平,可以排除分红、提取业绩报酬的影响,有利于投资人做遴选。

第三方平台不应该采用费后净值进行展示。但如果是管理人向投资人做信息披露,应当披露费后净值,因为这才是和投资人自身权益相关的。

以下是实录:

新浪财经:目前您了解到私募普遍设计业绩报酬提取是怎样的通用模式?

答:单人单笔高水位缩减净值。


------ 咨询电话:18510028322 ------


新浪财经:您认为投资者应该关注费前还是费后净值?

答:一般所说的费前净值和费后净值,主要区别体现在业绩报酬提取所处环节的不同。至于基金日常运作中的管理费、托管费等费用,永远是在公布净值之前即计算清楚并包含在内的。

作为投资者,在不同的考察视角下,对费前和费后净值有不同的关注需求,相对应的是基金产品的投资绩效如何,自己投资的份额能得到多少。在考察投资经理的投研管理能力时,主要关注费前净值,这是投资经理实实在在的投资绩效,无关产品要素等;在考察自己的投资净收益时,主要关注费后净值,这当中就是体现的产品管理及绩效激励成本等产品要素设计。

业绩报酬计提,按照计提的对象,可以分为按产品整体表现计提和按单人单笔表现计提两大流派。其中按产品表现计提一般是定期计提,对管理人更公平,计提的时点也都在产品净值发布之前,此时不存在费前净值和费后净值的区别,投资人可不用作太多关注。

按照单人单笔计提的方式下,计提时点一般是投资人发起赎回,或者产品分红的时候。这时候投资人会发现,实际的赎回款会比按净值折算的款项有差异,这个差异就是管理人收取的业绩报酬。

在单人单笔计提业绩报酬的模式下,推荐投资人首先关注费后净值,毕竟同自身的权益更直接;另外在挑选管理人、产品的时候,也可多关注费前净值,因为费前净值可以更准确的反映投资经理实际的投资能力。

新浪财经:这方面行业是否有必要引导统一统计口径?

答:不同的业绩报酬计提模式源自于基金产品各自不同的运作模式,同产品的开放频率、业绩报酬计提对象密切相关,是各种因素综合考量之后的结果,尽管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十全十美的,但也不应当进行一刀切。

至于不同计提模式下的操作标准,倒是有必要从监管的角度进行规范,方便让不同的模式找到最适合的投资者人群。管理人也需要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信息披露工作,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降低因交流不畅造成的投资人沟通成本,真正的把投资者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新浪财经:目前行业第三方平台在搜集私募行业数据时做业绩排名时,会统一做清晰对外展示为费后净值么?

答:个人认为,第三方平台不应该采用费后净值进行展示。第一,第三方平台作为销售机构,展示的是产品的业绩供投资人参考,因此应该以体现投资经理能力为主,从这个角度来看,展示费前净值是更合理的;第二,在业内,除了业绩报酬之外,对于分红、份额拆分/缩减的情况,在展示业绩报酬时,也会作复权处理,否则会导致历史数据的不连贯,会失去后续使用价值,业绩报酬同理;第三,第三方平台未必有产品合同的具体信息,对于业绩报酬计提方式、后端提成比例等关键数据无法保证完整、准确,从操作角度上不太可行。

但是,如果我们讨论的是管理人向投资人做信息披露的话,个人是强烈赞同披露费后净值的,因为这才是和投资人自身权益相关的。

新浪财经:如果是采用份额缩减法业绩报酬提取的管理人,投资者采用怎样的数学方法对其净值进行费后的换算?可否用数字公式举例以便理解?

答:如果管理人采用缩减份额的方式计提业绩报酬,那么在做信息披露时,必须要把投资人的份额数以及权益总额作为重要的、不可少的披露项。

如果投资人需要计算自身投资的收益率时,可采用权益总额来计算。如果权益总额在计算期间有变动,可将份额净值按照不缩减份额的方式进行还原,然后以还原后的份额净值进行计算。

举例:假设年初份额净值基数为1,投资人持有10000份,总权益为10000。到了年末,份额净值涨到1.2,管理人对收益率超出10%的部分提取20%作为业绩报酬,按缩减份额的方式提取。提取后,该投资人的份额为9833.33。

还原:该产品份额净值从1涨到1.2,收益率为20%,其中超过10%的部分为0.1;按照合同,管理人可以提取其中的20%作为业绩报酬,则管理人提取了0.1*20%=0.02。

如果该产品不缩减份额的话,则净值会变为1.2-0.02=1.18。投资人年化收益率为(1.18-1)/1=18%。

新浪财经:据您了解,目前份额缩减法和净值缩减法哪个更为主流?各自占比如何?

答:在公募基金以及金融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中,净值缩减法是主流,很少见到缩减份额的处理方式。在私募基金中,两种方式都有,但主流也是以净值缩减法为主。

新浪财经:您认为哪种方式对投资者更为合理?

答:各有合理之处,并不存在哪种方式更合理一说。净值缩减法更直观,份额净值即为投资人真实收益;份额缩减法下,按照净值计算出的收益率更能体现投资经理的水平,可以排除分红、提取业绩报酬的影响,有利于投资人做遴选。

但投资人要娴熟了解净值法和份额法的区别,在净值缩减法为主流模式下,投资者通常习惯观察净值变化,所以净值缩减法更容易为投资者所理解。

新浪财经:可否详细介绍份额缩减法和净值缩减法的差异?

答:以上一问中所举案例为例,可以看到,在两种模式下,仅有期末净值、投资人份额数是有差异的,但投资人的总权益以及收益率都是一样的。差异仅在于动份额还是动单位净值,仅仅是总权益乘数因子中二选一而已。


[责任编辑:王泽南]

相关资讯
优惠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