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正文
IPO热潮:警惕倒下时,身体还是热的
来源:未知作者:欢2018-07-09 09:01:26

上市或者不上市这是个问题。但是,在2018年节点上,大部分科技企业不是已经上市了,就是在赴港或赴美上市的路上。

今年上半年已经或者即将涌进上市之门的有虎牙、B站、爱奇艺、映客、腾讯音乐、斗鱼、快手、多益网络、指尖跃动(短视频内容,文娱游戏类);优信、小米、华米、工业富联(硬件相关的);美团点评、同程艺龙、猎聘、滴滴(生活服务,资讯服务类);尚德教育、沪江教育(在线教育);宝宝树、拼多多、找钢网、(电商类)华兴资本、蚂蚁金服、(投资、互金类)等等企业。

这是自从2000年第一批互联网企业上市潮以来,最为集中和紧密的第二波浪潮。针对这一现象,地歌网对高派信息CEO余德进行了专访。

余德认为,余德认为,这一次IPO热潮与第一次互联网企业上市热潮完全不同,可谓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一次集中大爆炸。它们中步伐像美团、小米、滴滴、蚂蚁金服等这样的巨无霸企业,IPO估值动辄几百亿美金,有些巨无霸甚至开始行动,实现对整个中国商业生态的改造,最终指向中国标准,这是一次标准的迭代。

当问及在移动互联网收尾期,互联网企业是否会出现“垄断、阶层固化”等问题讨论时,余德表示,从技术层面,互联网其实没有垄断,阶层固化一说。当前,有阿里系、腾讯系等山头的出现,其实,不见得不是好事。如果他们致力于开放,搭建大底层,这对创业状态而言,是有所改变的。

在中国经济下行周期下,对于睿智的企业而言,稳健是尤为重要的,当资本寒冬到来之前,IPO将极大地拓展融资的通道,因为,你不知道“那一棒”到底打在哪儿。

1. Q:您觉得,目前这一轮IPO热潮中,这些企业的特征和第一轮互联网上市企业的特征有那些变化?

这一次IPO的大潮,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状态。它也就是我们一直说要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也就是节奏问题。这背后,当然有很多不同的特征。

首先,很突出的一点是香港交易所的崛起。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港新股募集了503亿港元,预计全年总募集最高达1900亿港元。这个是新股呀,非常厉害的,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的小米上市,美团、滴滴、甚至蚂蚁金服这样的巨无霸企业在港IPO。

因为,这个和国家策略有关。

对于香港这个市场,作为中国连接世界的桥头堡,作为中国整个资本市场的一个桥梁,更重要是,香港主要是面向全球资金,它将成为中国创新企业的聚集地,特别是商业模式没有完整验证的企业,通俗地说,未来不挣钱暂时没有挣钱的企业,一般都放在港版上市。

第二,在这一轮IPO中,科技企业居多,其中不乏有大量的巨无霸,融资也跟之前的完全不同。

这一轮投资动辄估值几百亿美金,比如,据传美团估值达600亿美金,小米最终做到了500亿,拼多多也号称300亿美金,当然,也有更多更小的企业。

所以,这一轮科技企业大规模上市,形成了与当初2002-2006年之间的第一轮科技企业上市狂潮鲜明的对比,在此之前,除了我们看到的2014年阿里从撤下港版赴美上市以及京东2015年上市,中间的寺库、唯品会、聚美优品等上市的企业,在体量和估值都不高。

这次看到的是,大量的巨无霸和科技独角兽上市,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移联网的企业,例如小米、滴滴、拼多多等。

这一波上市潮和企业成立的时间有关系,这个阶段上市的企业大部分成立于2010年左右,也就是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移的阶段。但是,也有像拼多多、映客,虎牙、斗鱼,沪江教育、趣头条等在2015年之后成长起来的企业。

严格来讲,移动互联网从2008年开始进入酝酿阶段,这个时候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4G网络技术以及带宽服务器等往移动化,社交化、数字化等方面转型,迎来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

不过在时间点上,一直到2012年,在这期间移动互联网并没有大规模崛起,都还在大量的试水。 这个路径走到2015年,也就是移动互联网红利结束的时间。

因此,在2015年之后,我们不仅仅看到阿里以及整个电商行业跟进的新零售,以及微信的巨大变化。2015年之后,微信基本上提出“连接一切”,在很多商业模式的路上都开始行动,微信不再是一个IM工具,不仅仅是一个媒体聚合,整个社会的经济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一个融合性的创新,包括从去年1月份开始发展小程序。

所以,我们看到“老公司”有“老公司”新的事情,2015年之后崛起的企业,真的是一个超越时间的爆发点,斗鱼、趣头条、拼多多等在不超过三年的时间取得的成绩远超之前互联网发展任何一个进程,是一个高度加速度的状态。

这个加速也意味着,接下来的互联网发展的一个趋势,现在的互联网已经是一个扫尾状态。包括你提到的“阶层固化”的问题,这一波做完了,未来的创业机会将会越来越少。还有一波就是互联网对于整个传统行业的改造,但是,这种改造,更多的是巨无霸对巨无霸之间的玩法,就像新零售一样,沃尔玛和京东,阿里不断地投资银泰、大润发、三江购物等,这和创业没有太多的关系。

这次,我们看到科技企业的崛起和大爆发的状态。这一轮爆发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或将是沉寂状态。

第三,在这次上市浪潮中,我们看到的是几个市场不同的表现。例如,A股市场的过会率不高,新增指标下降,撤单率变高等变化。

实际上,港股的整个制度已经做了调整,而A股没有变。很大程度上,对固定资产,对盈利的要求,资产质地等都是很严格的要求

整体来看,A股市场还是OK的,它主要是散户市场,在改革和发展方面,需要非常多的时间,这个时候引入能够盈利、能够给股民带来盈利的企业类型,当然还是首选。

当然,过会率低并不能证明什么,主要还是当前的经济不景气。经济周期包括全球在内,都处在一个亚危机状态,很多点比如全球化上都是回缩的状态。

第四,我们也看到了百度、阿里、京东等这些巨无霸回顾A股的一个趋势。当然,CDR的进程不会那么快,肯定要涉及很多因素,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对接调整。

从港版、A股、CDR三大市场IPO角度看,整个状态总体上代表中国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崛起。这个过程中,甚至有批量的巨无霸产生,有些巨无霸甚至开始行动,实现对整个中国商业生态的改造,最终指向中国标准。

依赖于移动互联网而产生的新的信用社会,信用商业,而不像西方商业依赖信用卡的信用社会,这是一个标准的迭代。

第五个特征,表现在技术角度。

首先,在技术层面是一个加速度状态。我们看到现在互联网企业上市时间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快、体量越来越大、融资额越来越高、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整个移联网技术达到一个高潮状态。

我们看到的IPO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资本进入行为,进入方向无外乎是人工智能、物联网、移联网、区块链等方向,都在积极地在向互联网靠拢。

其次是,全经济业态向互联网靠拢。当然,在这个角度中,除了“一带一路”等大国崛起国家策略,通过投资拉动的状态之外,中国经济当中最亮的一抹色彩就是移动互联网(包括广泛意义上的IOT、科技、互联网本身)。

第六个特征则是从公司层面分析,从公司的层面上看,这一波IPO的企业,基本上都有盈利模式,尽管还没有挣钱,但是,交易闭环都已经建立,整个盈利通路是顺畅。这和第一波互联网企业上市潮完全不同。

2. Q: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上市企业在2000年是一个节点,集中上市的有百度、腾讯、盛大、搜狐、网易等,完成了那个时代的红利收割,那么2018年算是一个时间节点。对于此您如何评价?移动互联网时代收尾期,是否意味着中国科技企业的“阶层固化”已经到来?

我感觉2018年不见得是时间节点,只是一个大爆炸,这个大爆炸和经济形态有关,因为在一级市场融资不太容易了,二级市场还不错,更重要的是(这些科技企业)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有战略。

我们看到中国巨无霸企业比如BAT迁移的包括TMD小巨头迁移过程中,是否意味者科技企业的“阶层固化”已经来临?

移动互联网的收尾期是肯定的,但是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阶层固化”来临而言,并不见得。其实很简单,在科技维度中,中国互联网大规模的在应用层面的创新,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商业模式的变革。但是,中国互联网在底层上是非常缺的,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中兴禁令。

但是,从技术层面上看,互联网是没有垄断的,也不可能出现阶层固化、但是从经营角度来看是可以出现垄断的,当然,它需要技术变革接近完成,接近全面的实现的状态。当然,移动互联网在技术上该实现的,基本都实现了,在同纬竞争中是有可能出现“阶层固化”。

比如,电商中的阿里巴巴,我们看到的阿里巴巴恰恰没有能够阻止同纬度的京东,还有看最近起来拼多多、社交四小龙,之前跨境电商中的网易严选、洋码头、小红书在内崛起。这个过程不能说出现阶层固化。

其实,从技术的角度上,除非变革停止,否则是不会出现垄断、出现阶层固化的。比如说微信如果收费,立马会有小米的米聊、阿里的往来等免费的IM工具来和它竞争。

我们说,垄断有三个特征:阻止创新;左右价格;提高市场门槛以禁止进入。

我们发现在不同的维度有一波又一波企业的崛起。

比如视频维度有映客等崛起,游戏维度有社交游戏、资讯维度有今日头条。很多角度都会被颠覆,垄断三要素不同时具备。因此,在技术成熟时,有可能出现垄断的苗头而已,在经营上可以通过竞争的方式独霸一方。

互联网经济本质上出现的是规模经济,但是,在今天当技术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也很难出现类似于工业革命的蒸汽动力时代的变革,比方说百度的人工智能、小米提的IOT、区块链等只是深埋其中的点,个别的垂直维度。像今天出现的巨头,不妨把它理解为山头,或者称为派系。从大的板块来看,或许可以分为腾讯系、阿里系和其它。

其实,我们看到的是真正的互联网巨头真正做到开放,真正大乘的企业,形成派系倒也无可厚非,我认为它可能带来更多的好。

第一,它会越来越开放;第二,在搭建大底层技术上做贡献,包括今天的华为、阿里、腾讯都在做芯片,都在做底层设计的东西,比如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无人驾驶的阿波罗系统等,促进经济本身和互联网的融合;第三,出现超越或者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力量。

当然,不好的点在于因为所有的互联网企业的竞争都是充分竞争。比如团购、打车领域、外卖、共享单车等领域的竞争中,也就是所谓的教育市场阶段,烧了不少钱,严格来讲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对市场环境发展不利。

在今天有了巨头,不见得是阶层固化,有了阿里系、腾讯系这样的格局没有什么不好,如果他们专注于底层,我们发现,今天像华为、阿里、腾讯这样的企业,都在提社会责任、生态这些没有什么不好。

只能说,未来我们的创业状态会改变。在创业的维度中间,将会减少无序的竞争、无价值的投入,这和草莽时代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我们也看到很多监管的出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比如这次我们看到最近随着网约车、外卖价格战随之而来的监管,我们看到不再是市场完全主导,出现了监管的介入,这些都是经济的良性发展、尊重知识产权、商业模式创新的保护。

因此,我们说移动互联网的扫尾是一个技术变革的阶段。可是,互联网依然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点,已经登堂入室了,占到GDP的20%。

3. Q:如何看待这个时期创投圈“钱荒”?您是如何看待美团、滴滴等不差钱企业争抢上市呢?

1.钱荒事实,经济本身就不好能,不荒吗?特别是在2015年很多母基金都募不齐,更不用说执行基金了,投资机构处于没钱的状态,当然,中国整体经济在去杠杆,在M2的角度,它整个程度上是缩减,钱荒的状态更加明显了。可能说,今年唯一的热点可能是preIPO一轮,大家可能更在意的是私募股权的状态,而不是TO VC的部分。

2. 移动互联创业有一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基础,传统实业的投资比较大,你去建一个工厂,没有地、机器设备是不行的。因此,新经济方向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在互联网创业中,资本在其中吃了大亏,因为投的企业99.99%都是炮灰,绝大部分企业都死掉了,不要看到今天的百花齐放,当更多的是全军覆没。我所认识的一些机构,包括浙江的一些家族资本都无一例外的死掉。比如,当初新文娱的投入热,对电影公司的投放,连山西煤老板都投入进来了,今天乐视影业估值的完全下调,都是这个逻辑。

3. 产业资本来说,不是说我投你,而是产生了大量的并购。在这轮资本中,产业资本的动作是实打实的进入,但是,这块主要是和自己有关系的投资,比如小米的米家,几个资本投向都是从物联网的角度,在这个过程中,带来的不仅是钱,当然还有指导、协助等,它是一种高度的协同。不过,像阿里的投资就是自己玩,有新零售腾讯的投资要投成单一大股东。

这轮投资的新变化——投头部企业。

从VC的角度上出现很大的问题,但是,从头部企业来看,pre Ipo企业相反会很容易。腾讯投的企业会越来越好,都是头部的大企业。阿里当然也一样,投的很多都是大手笔,在新零售的策略下也投了不少传统企业,也就是这些产业资本都是深度介入。

这一轮你会发现“你有的会加倍给你,没有的全部都拿走”。因此,会出现这种VC角度的两级分化,VC角度的确实,对于创新、创业的支持反而少了,因为没钱了,这个风险挺重的。对于早期企业,特别是在对于商业模式未验证的企业,资本是变冷了。

4. 资本会越来越现实,判断的标准是能否挣到钱,资本是来锦上添花的,你发现,这几年的投资,特别是早期的投资很多估值都是下调的,在一级市场,特别是在投资的角度,创投圈确实是一个缺钱的状态。但是,你真正把它拆分来看,你说美团、滴滴、拼多多缺钱吗?大家都愿意投。成熟的企业,商业模式得到验证的企业,你会发现它越来越容易。

5. 另外一点,我们看到的是头部大基金的问题还是要考虑。比如腾讯、阿里投融字的规模,都是大手笔的投资,像拼多多一轮下来30亿美元融资,要知道当年阿里创造的最大一笔互联网投资不过是雅虎的10亿美元投资。所以,投融资的规模,比如贾跃亭东山再起也就20亿美金,在PC互联网新浪估值也就10亿美金。你会发现,当年的互联网是边角料,今天却完全倒过来了。互联网还要去改造传统企业。比如,阿里对大润发、高鑫零售等的改造。

大手笔的投融资,这些是明显的特征。在这轮投资中,你会发现互联网巨无霸在形成发动机。

4.Q:为什么互联网企业选择在这个时候上市?

钱荒,大公司缺钱。尽管今天的互联网企业盈利也缺钱,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与海外不同,它是在“摊大饼”,你比如今天美团和滴滴的相互进入,因为很多商业模式走到未来都是一样的。

像今天去判定阿里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其实是很难的,既不是金融公司,也不是物流公司,更不是纯粹的电商公司。大企业基本都有金融、新文娱、融合的新零售,投的很多不相关的企业,在战略上有画版图,互联网巨无霸进入的领域越来越多,最终,你会发现,互联网搭建的是国民经济大底层,你会发现传统的企业在很多方面没有做到的,在互联网面前会轻而易举地完成,比如,中国人的信用问题,无现金交易等等。

第二,钱荒的背景下,一级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融资还是IPO的二选一中,去做IPO,其实,这是一个本末的问题。这个时候,不向市场公开募股的话,就会去做私募等,发现会很难。在IPO的情况下,钱才不缺,如果美团、滴滴不上市,钱就没那么好拿。要知道,估值中枢以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的话,除了美股,其它都在下滑,A股更典型的熊到底的状态,下调将近一大半。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整个状态出于经济周期的下滑阶段,在去杠杆,闹钱荒,一级市场当然是缺钱的,大企业缺钱,相当部分做到盈利的不多,比如,滴滴去年单季盈利,今年想盈利,但是有美团的进入还是不盈利,美团更不盈利,拼多多也不盈利。怎么办?一级市场还是投得怯。

投资的逻辑在变化,在投资过程中,特别是巨无霸的体量太大,投不起或者需要抱团取暖,投资过程漫长。

第三,二级市场恰恰很好,依然有良好的募资通道,至少我们没有看到互联网领域退下来的,下调估值、缩减融资规模的企业,由此,我们看到二级市场中的闲散资金,资金力量还足以支撑,在这些条件基础上,当然愿意融资了。

那么,为什么那么着急上市?

因为,接下来是一个什么状态,大家都不知道,在中国经济下滑周期之中,全球贸易也不是太理想,谁也不知道最后一棒在哪儿。等到哪一天不是破发的问题,不是估值下调的问题,不是降低股价的问题,而是发不出去,破了,只能撤销上市。

若这种情况出现时,经济将是更糟糕的状态,因为一直提到的V型体、L型体等等,目前,中国经济依然处于下行通道,在资本寒冬到来之前,保持稳健依然非常重要,手中的子弹要省着用,有一句话,“巨头倒下时,身体依然是热的”。

一旦上市了,融资通道自然会打开,这样就可以在二级市场直接募资,这是企业走向上市的一个好处,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融资,而不是只依靠基金。上市是一个利器,企业一边也在抓紧做盈利、把控节奏。


[责任编辑:admin]